【县区动态】潍城、高密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
| 招商动态 |2017-03-04
潍城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
做实打牢市区西部崛起根基
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
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闭幕后,潍城区紧紧围绕“一三四七”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,深入实施市区西部大片区开发战略,加快与周边县市基础设施对接、优势产业对接、生态环境对接、政府治理对接,努力将潍城打造成为汇聚资本、资源、人才等要素的城市发展新平台,形成集聚优势、比较优势,推动互补共赢、相向发展,做实打牢市区西部崛起根基。
凝聚“西部崛起”的共识。潍城承担着作为中心城区优化城市核心功能、提升城市价值品质的重大责任,确定了“决胜全面小康、实现市区西部崛起”的思路目标。通过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、全域现代化,深挖发展潜力、增强内生动力,吸引各类资源、要素、动能加速汇集,全面增强市区西部功能承载力、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。通过培育一批规模厚实、链条完备、科技含量高的支柱产业,实施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、基础性工程,努力吸引更多优质资源、优势产业、优秀人才向潍城集中。
培强做大主导产业。做强城市工业。该区深入落实开发区转型三年行动计划,推进潍坊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,抓好产业集群培育、孵化器建设等重点环节,推动城市工业向产业链、价值链高端迈进。壮大现代物流。推动鲁东物流中心全方位转型,加快远成国际智慧物流城建设,抓好现有业态规范提升、挖潜增效,努力建设区域性物流枢纽中心。培育特色金融。抓好月河路金融文化街招商运营,积极引进风险投资、私募股权等新兴金融业态,打造新金融文化商务中心。提升商务商贸。抓好白浪河西岸、齐鲁台湾城等区域高品质开发,积极招引企业总部、金融总部、物流总部。繁荣文创旅游。深入挖掘金石篆刻、书画艺术、红色教育等文化资源,积极培育民俗旅游、休闲娱乐、农业观光等项目和景点,进一步提升潍城文化品牌影响力。做大新兴产业。通过深化全民创新创业,加大高端人才、高新技术招引力度,着力增创新动能、抢占发展主动权。
强化项目和作风建设。潍城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,抓好基础设施、产业升级及创新驱动、城乡统筹、民生保障、生态环保五大类236个投资过千万元重点项目建设。建立项目推进协调机制,成立区重点项目推进办公室,实行清单式服务。狠抓招商引资,着力引进一批弥补发展短板、拉动产业升级的动力源项目。强化考核奖惩,使工作围绕目标转、干部围绕项目转成为常态。持之以恒开展作风年建设。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、强化执行落实,努力形成作风建设常态长效机制。
高密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
奋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
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
高密市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“一三四七”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,实施产业创新、城乡统筹、生态文明等“六大战略”,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,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全面推动科学发展、转型发展、创新发展,努力推动县域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赶超。
以项目建设为重点,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实现新突破。该市将今年确定为“项目建设攻坚年”,按照“签约项目抓落地,在建项目抓投产”的总体要求,加快推进豪迈8000套高端子午线轮胎模具、孚日高档毛巾等8个潍坊市重点项目建设,全力推进红木奇石文化艺术中心等99个投资过亿元项目,尽快启动计划开工的74个工业、农业、房地产以及社会事业项目建设。坚持招商引资、招院引所、招才引智“三招三引”并重,着力突破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,确保年内完成招商引资160亿元。
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引领,在实体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。高密围绕“1539”现代产业体系建设,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打造优质农产品供给体系,持续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深入开展“重点企业提升工程”,加快纺织服装、机械装备等5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确保年内完成工业技改投入215亿元以上。加快节能环保、生物医药、智能装备3个新兴产业膨胀规模,力争年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、文化旅游等9个现代服务业,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、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。
以落实“三去一降一补”为重点,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实现新突破。该市坚持分类施策去产能,进一步出清“僵尸企业”和落后产能。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,实施更加积极灵活的户口迁移登记政策,引导农村居民自愿到镇区、城区购房、落户。指导帮助企业优化资产结构,力争年内通过企业债、公司债、银行间债券市场实现直接融资30亿元。
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,在提升人居环境上实现新突破。高密稳步推进济青高铁新建、济青高速扩容等重点项目建设,完善城区路网布局,加快供水、绿化、通讯、燃气、热力等基础设施建设。开展“城市管理提升年”活动,抓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和生态环境整治工作,确保年内城乡面貌实现大的改观,生态环境得到良好改善。
切实做好财政和金融工作,在财政增收节支和优化金融供给上实现新突破。该市持续做好“增收、节支、开源”三篇文章,有针对性地培植壮大财源、节省开支,进一步提升财政整合各类资金能力。继续推行金融改革,大力开展金融服务企业活动,力争年内新增贷款达到35亿元。加大企业债券融资和金融资产置换力度,力争年内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不低于20亿元。